2022-11-07 16:40:00
8月资金面较宽裕,公开市场延续每日20亿元地量逆回购操作,当月6000亿元MLF到期,小幅缩量续作4000亿元。从8月资金面影响因素看,一是MLF到期量较大,二是地方债发行加速,预估有1.2万亿元发行量。但8月资金面整体较为宽裕,扰动有限。截至8月31日,央行8月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2060亿元。展望9月,财政支出加大或支撑流动性,资金面无虞。
8月,随着两大政策利率调降,资金利率继续保持低位。但随着中旬MLF缩量续作以及临近月末,资金利率稍有走高。15日,MLF和7天逆回购利率超预期调降10BP,加大稳货币、宽信用、降成本等实体政策支持。LPR也非对称同步下调,1年期调降5BP,5年期以上调降15BP,释放出“降成本”“稳地产”信号。从月度平均利率看,8月月度平均利率和政策利率同步下行,加大宽信用推进进程。
中国人民银行8月10日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一阶段,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一、流动性投放:MLF小幅缩量续作,逆回购延续地量操作
8月资金面较宽裕,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延续地量,MLF小幅缩量续作。自7月27日以来,央行的逆回购操作单日操作量一直维持在20亿元。罕见的“地量”操作背后是资金利率维持低位,市场流动性较充裕。8月1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8月16日MLF到期的6000亿元续做),同时1年期MLF中标利率下调到2.75%,较7月15日中标利率降低10个基点。同时,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也同步下调10个基点至2%。央行本次超预期操作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扩大国内需求,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截至8月31日,央行8月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2060亿元。
8月流动性较为充裕,资金面扰动因素有限。8月资金面扰动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MLF到期量较大,二是地方债发行加速,预估有1.2万亿元发行量,创2022年5月以来单月最高。但是资金整体较为充裕,影响因素扰动资金面有限。由于MLF利率与同业存单利差近100BP,因此本次MLF缩量对资金影响不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申报意愿不强。同时,根据央行公告,央行加快上缴结存利润,截至7月底已上缴1万亿元,相当于全面降准近0.5个百分点的政策力度,为市场带来较多流动性。
展望9月资金面,财政支出加大或支撑流动性。目前来看,影响9月资金面的因素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随着8月份地方债发行前倾,预估9月地方债发行将明显下滑。财信证券预计政府债券的净融资额可能在8000亿以下。二是6000亿元MLF到期。央行8月缩量续作MLF,9月缩量续作可能性较大,或对流动性带来一定边际收敛。三是9月财政支出大月将对资金面形成支撑。9月是缴税小月、财政支出大月,有望带来财政存款释放约1万亿元流动性。整体上,9月财政发力对超储形成支撑,再叠加9月末将跨过季度末,按照央行“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变、保持灵活适度的操作要求不变”的政策取向,9月流动性将保持合理充裕平稳度过。
二、资金利率走势:MLF和7天逆回购利率超预期调降,利率再度下行
8月,随着两大政策利率调降,资金利率继续保持低位。8月份以来,隔夜资金利率持续低位徘徊,上半月DR007始终在1.3%附近。15日,随着中期借贷便利(MLF)缩量续做、政策性“降息”落地,资金利率已现缓步回升迹象。17日开始,DR007连续3日向上攀升,一度升至1.4391%。24日,DR007收报1.3864%。8月末临近跨月,资金面略微偏紧,短端利率上周小幅上行。这与政府债缴款、缴准及跨月资金需求大等因素有关。预计跨月后,资金利率将会明显回落,9月流动性将充裕无虞。
MLF和7天逆回购利率超预期调降10BP,加大稳货币、宽信用、降成本等实体政策支持。时隔7个月,政策利率超预期下调不期而至。此次“降息”的突然性和调降力度均大幅超出市场预期。8月15日,央行发布公告表示,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
分析师指出,主要源于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需稳固,以及着力稳定房地产融资链条,加快宽信用传导。8月以来,信贷需求延续疲软态势,票据利率低位运行,反映出经济内生动能不足和疫情冲击过后的有效需求仍未完全修复。在此时点下,需要央行采取一定的逆周期调节举措,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提振市场信心。
LPR非对称同步下调,释放出“降成本”“稳地产”信号。22日,央行公布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65%,较前值下调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为4.3%,较前值下调15个基点。业内人士认为,此次LPR非对称下调显现政策深意,既体现了为实体经济“降成本”的政策初衷,又能避免企业利用贷款资金空转套利。同时,5年期以上LPR超预期下调,将为居民按揭贷款“减负”,提振刚需住房需求,再次释放“稳地产”信号。
从月度利率水平看,8月月度平均利率和政策利率同步下行,加大宽信用推进力度。DR007的8月月度利率报1.42%,较上月平均利率进一步下行。今年二季度以来,经济受到超预期因素影响,实体融资需求面临较大压力。在此背景下,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明显下行并较长时间处于大幅偏离政策利率的历史低位水平。考虑到历史上社融信贷修复进程中资金利率向政策利率回归的特征,短期内在实体融资明显修复之前,资金利率或仍将处于相对低位,中长期内资金利率或将随着宽信用进程而逐步回升,向政策利率中枢靠拢。
三、货币政策展望:为经济提供更有力的支持,继续丰富结构性货币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8月10日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于下一阶段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思路,报告指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此外,报告认为,今年物价涨幅仍将运行在合理区间,有望实现全年CPI平均涨幅在3%左右的预期目标。
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关键窗口。因此,在目前的经济金融形势下,货币政策在发力方式、节奏和力度的把握上需进行综合考虑。政策重心仍在于有效提振需求,通过保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实现宽信用、促投资、稳增长的效果。报告提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关于货币信贷,报告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不断丰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报告明确,下一阶段将进一步促进信贷结构调整优化,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构建和不断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货币信贷总量稳、结构优的动态平衡。
从数据上来看,8月19日,央行在官网就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详细情况进行公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包括长期性工具和阶段性工具在内的10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合计余额为53977亿元。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还新创设了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普惠养老机构和交通物流行业的支持力度。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介绍,今年创设的三项新工具按季发放,于今年7月首次申请,目前人民银行正在有序推动相关工作。
未来,在确保资金总量稳定基础上,预计央行将会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资金流向的牵引作用,综合运用专项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