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滇池1/3岸线被疯狂蚕食!多家关联公司涉多起司法案件

2021-05-14 19:02:02

100万投资什么项目

  距离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过去4年,但云南滇池被房地产项目侵占、安徽省太平湖风景名胜区内违规建设房地产等现象整治依未到位,有的反而变本加厉。

  5月6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集中通报了一批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云南昆明晋宁长腰山过度开发,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系统完整性,其涉及项目为昆明本地颇为有名的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滇池国际养生养老度假区项目(也称七彩云南·古滇名城)。

  位于滇池南岸的长腰山,是滇池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滇池重要自然景观。然而,在地产商的野蛮开发下,目前,滇池163公里岸线有61公里已被房地产等项目侵占,据昆明市晋宁区委区政府测算,长腰山90%以上的表面积已遭到破坏,变成了“水泥山”。

2021年1月卫星地图显示,长腰山90%以上区域已被开发为房地产项目,长腰山变成了“水泥山”。督察组供图

  触目惊心的生态破坏令人痛心,相关地产商却大张旗鼓地打出广告:“云南如诗般的春景,都藏在长腰山院墅的客厅里”“以最佳视野饱览滇海风光”“有滇海相伴,与山海为邻”……将滇池景色包装成别墅的独家卖点。

  滇池约1/3岸线被房地产侵占

  根据相关政策,滇池一级保护区内严禁出现房地产项目,二级保护区内允许发展一定的“健康养老、健身休闲等生态旅游、文化项目”。“滇池国际养生养老度假区”项目涉嫌以“健康养老”之名行“高档房地产”之实。

  督察组核了解到,“滇池国际养生养老度假区”规划建设、销售模式,与高档房地产开发基本一致。如晋宁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表示,该项目拥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其房屋不动产权证“权利性质”一栏为“市场化商品房”。

  2015年1月以来,诺仕达集团在长腰山区域,陆续开工建设滇池国际养生养老度假区项目。据调查,该项目规划占地3426亩,约占长腰山总面积的92%,规划建设别墅813栋、多层和中高层楼房294栋,建筑面积225.2万平方米。其中,面向滇池区域规划建设别墅390栋、多层和中高层楼房25栋。

  在通报中,中央督察组直指三大问题——

  非法侵占滇池保护区。2013年版《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规定:滇池一级保护区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二级保护区限制建设区只能开发建设生态旅游、文化等建设项目,禁止开发建设其他房地产项目。晋宁区及诺仕达集团在滇池一级保护区毁坏生态林建设了一条沥青道路,并陆续在滇池二级保护区限制建设区违规开发建设房地产项目,至2018年7月建成167栋别墅,占地293亩,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

  打擦边球进行房地产开发。诺仕达集团打着健康养老产业的幌子,在滇池二级保护区限制建设区内开工建设437栋别墅,占地1242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这些别墅的房屋不动产权证“权利性质”一栏为“市场化商品房”,并非对外宣称的健康养老项目,实际是以健康养老产业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

  长腰山生态功能基本丧失。除位于滇池二级保护区的房地产项目外,诺仕达集团还陆续在长腰山三级保护区建设209栋别墅、294栋多层和中高层房地产项目,占地1891亩,建筑面积174.4万平方米,整个长腰山被开发殆尽。现场调查发现,大量挡土墙严重破坏了长腰山地形地貌,原有沟渠、小溪全部被水泥硬化,林地、草地、耕地全部变成水泥地。长腰山90%以上区域挤满了密密麻麻的楼房,整个山体被钢筋水泥包裹得严严实实,基本丧失了生态涵养功能,长腰山变成了“水泥山”。

  高尔夫球场违规存在10余年

  当地突击种树虚假整改

  在滇池东岸,还有一个占地703.64亩的高尔夫球场,其5号、12号球道的全部区域,4号、6号、11号球道的部分区域,均位于滇池一级保护区内,侵占保护区456.68亩。

  2004年1月,国办印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新的高尔夫球场项目”。2008年4月,昆明铭真运动旅游有限公司以“户外旅游休闲公园”的名义获得立项、土地规划、建设施工、环境影响评价等手续,实际建设了铭真高尔夫球场,并于2010年5月投入运营。

  2011年,国家开始开展“清高”工作。按照规定,该球场理应停止经营。但球场一直未落实要求,长期违规经营,仅2016年至2021年3月,就累计营收1247.5万元。

  2015年10月,昆明市政府划定了滇池各级保护区范围,相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该球场“立即停业并退出滇池一级保护区范围”,但其拒不退出。直至2018年底,业主方才在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球场上象征性栽种少量树木,球场功能并未消除,企图蒙混过关。

  2021年4月6日,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云南,该球场的整改终于有了“动作”。4月11日,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采取紧急措施,铲除了部分侵占滇池一级保护区的球场,并在铲除的球场上种植树木。为显示整改进度和成效,该管委会弄虚作假,将树枝插入浅层表土,冒充植树虚假整改。

  督察组注意到,球场突击栽种的树木很细,且都是围绕发球台的周边种植,球场的基本功能并未消除,球场下的沙土对生态的影响依然存在。在此前摸底时,他们也发现有人在球场打球。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为其长期违法违规提供‘保护’。”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有关工作人员表示。2011年5月,该管委会向昆明市发改委上报清理整治报告时,隐瞒该球场未取得合法审批手续的事实。2017年发现侵占滇池一级保护区之后,该管委会在2018至2020年向昆明上报的“清高”自检自查报告中,仍未如实报告情况,也未认真督促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滇池的问题并非首次暴露。2016年7月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曾指出,诺仕达集团建设的有关项目侵占滇池一级保护区。但晋宁区及诺仕达集团不仅没有认真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在滇池一级保护区毁坏生态林建设了一条沥青道路,并陆续在滇池二级保护区限制建设区违规开发建设房地产项目。

  督察组认为,昆明市迟迟不按《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要求编制出台滇池保护规划,导致滇池保护长期无“规”可循,滇池“环湖开发”“贴线开发”现象愈演愈烈。云南省相关职能部门履职不到位,未及时指出并制止滇池长腰山等区域的违规开发建设问题。

  据了解,目前,滇池面山二级保护区在建项目已开始拆除,面山绿化、植被恢复工作正同步开展。昆明市投入1700多人开展整改,对滇池面山二级保护区内建筑进行拆除。

  多家关联公司涉及多起司法案件

  据金融界,天眼查App显示,涉事高尔夫球场关联公司为昆明铭真旅游运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9月,注册资本约1.53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李随年,经营范围为建设和经营休闲旅游度假设施及配套的综合运动场馆;房地产开发及经营。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中民嘉熙投资浙江有限公司、贵州佰世翰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天眼查司法风险显示,昆明铭真旅游运动有限公司涉及数十条司法案件,案由包括合同工纠纷、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等。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该公司已有多条限制消费令和终本案件,同时还因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老赖)。2021年1月,该公司被强制执行5034422元。

  而古滇名城项目关联公司为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10月,注册资本约1.28亿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任怀灿,经营范围为国内贸易。股东信息显示,任怀灿为该公司最大股东及疑似实际控制人,其他股东还包括任剑媚、罗燕等人。

  天眼查司法风险显示,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涉及多条司法案件,案由包括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等。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已注册七彩云南古滇名城、古滇名城等商标。

  “保护区”为何沦为“重灾区”?

  云南滇池是西南第一大湖,风光秀丽,名声在外,即便对环境法规不熟悉的人,仅凭最基本的环保常识也能知道,这是宝贵的自然资源,需要保护,不能侵害。然而,就是这么知名的湖泊,却难逃破坏者的“黑手”,在当地相关部门的眼皮子底下被侵占蚕食,肆意毁坏。这已经不仅仅是保护不力了,可以说是放任纵容,朋比为奸。

  相关的破坏情况曝光后,很多网友感到无比惊讶,这么严重、范围这么大的违规开发,时间跨度应该不短,开发商何以一路无阻?

  梳理案情后发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在2018年修订通过了《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规定在滇池二级保护区限制建设区可以建设健康养老、健身休闲等生态旅游、文化项目,这就给无良企业开了个口子,给了开放商以开发健康养老产业为名,建售商业别墅的机会。几年下来,滇池没有被保护好,绿水青山成了“捞钱池”,“水泥山”,老百姓看得目瞪口呆,良好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殆尽。

  自然保护区之所以建立,就是为了构建一道屏障,以推进生态文明,保障生态安全。如果这道屏障能够轻易跨越摧毁,甚至只拦民众监督,不拦宵小破坏,保护区就很容易沦为环保的重灾区。怎样对待自然保护区,映射的是地方政府的政绩观,有没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有没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有没有把中央的三令五申当回事,只要看看自然保护区保护得怎么样,一眼便知。

  很显然,昆明这张卷子,不及格。开放商胆大妄为,政府部门难辞其咎,比生态破坏更触目惊心的,是背后可能潜藏的失职渎职、敷衍漠视,弄虚作假……用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的思想根子不除,恐怕再有十个滇池都不够糟蹋的。

  昆明这事儿,很容易让人想到“陕西秦岭违建别墅群”,同样是生态保护重地,同样是违规现象严重,同样是眼睁睁看它挖山体、起高楼、渐成泛滥之势,同样是建起来肆无忌惮,拆起来浪费资源,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修复十分艰难。秦岭违建问题,本应是一个极具警示意义的负面样本,给全国各地、各部门敲响警钟。但看昆明这态势,警钟似乎不够响,教训似乎不够深刻,究其原因,是不是整治力度还是不够强,关权力的笼子还是不够结实呢?

  近年来,环保呼声持续高涨,环保力度不断加强,但每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总能查出一些匪夷所思、堪称疯狂的案例。这些无视法纪,敷衍塞责的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思量。胆子大,或许是因为无知无畏,或许是因为有恃无恐,要么是对中央精神和部署领会不足,对环保工作重视不够;要么是知道环保很重要,也知道法律不允许,但禁受不住诱惑,觉得环保成绩不如纸面上的GDP重要。无论哪一种,都足见其生态环保意识淡薄。对环保督察轻视搪塞,说到底,就是觉得环保搞不好,也停不了“印钞机”,动不了“乌纱帽”。

  保护区屡屡沦为环保重灾区,伤害的是大自然,折腾的是民意,浪费的是资源,损害的是公信力,如何让“多算‘生态账’,少算‘经济账’”成为硬性要求,如何让环保法规真正“刚”起来,环保督察“一票否决”真的可以考虑一下了。

(文章来源:21财闻汇)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辽宁信息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