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大卫·史文森!给投资界留下了什么?

2021-05-14 18:04:02

怎么理财 http://LasLomitasgerenciaeducativa.com

  天空升起一颗星星,熠熠生辉。

  5月6日,耶鲁大学发布消息称,首席投资官大卫·史文森(DavidSwensen)于5月5日因癌症去世,享年67岁。

  

  大卫·史文森是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灵魂人物,也是机构投资的教父级人物。

  虽然在公众印象中,大卫的知名度不如巴菲特那样显著,但在投资圈里,他是可与巴菲特比肩的人物。前摩根史丹利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巴顿·毕格斯曾说:“世界上只有两位真正伟大的投资者,他们是史文森和巴菲特。”

  01惊艳投资界的“耶鲁模式”

  回顾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发展历史:从1950年基金成到2018年,1985年显然是个分水岭。1985年之前,该基金业绩表现萎靡,而从1985年开始,基金的业绩走势一路上扬。

  

  而带来这显著的变化的正是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灵魂人物——大卫·史文森(DavidSwensen),耶鲁大学基金会首席投资官,人称耶鲁大学的“财神爷”。

  自1985年接管耶鲁基金后,大卫·史文森就一直在改造旗下的资产配置。之前该基金的配置一直是50%债券,50%美股股票。

  但史文森认为这个理念过于落后,于是决定引入”另类资产”新策略。他经过数年研究,将配置组合的四分之三分散到购买公司股权、基金和地产、石油等、汽油等硬资产。其认为,过于集中于现金和债券有很强的波动性,只会带来低于市场平均值的回报。

  耶鲁模式的重点在于史文森创造性地投资了VC、PE等私募股权,以流动性换取超额溢价。在1980年代,当时的杠杆并购生意堪称暴利,年化30%~50%的收益率司空见惯。

  改革的效果显而易见。1985年耶鲁大学捐赠基金投资组合价值不足10亿元,2020年6月30日,捐赠基金规模增加至312亿美元。

  在大卫·史文森执掌的36年期间,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穿越了数次周期,包括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2008年的金融危机,创造了傲人的长期业绩。过去30年间,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是12.4%,创造了341亿美元的超额收益。

  

  可以说,史文森开创的“耶鲁模式”掀起了一场投资革命,引起了其他机构的效仿,耶鲁的投资组合所向何方,美国的捐赠基金和基金会则紧随其后。

  02投资教父的养成

  大卫·史文森早年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曾在华尔街崭露头角。他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在华尔街度过了六年,策划过史上首次金融衍生品掉期交易。

  后应恩师之邀,大卫·史文森于1985年出任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并在耶鲁大学商学院教书育人。据说,他为此接受了80%的降薪。

  “我怀疑自己能否胜任工作,因为我没有管理投资组合的经验,”大卫·史文森在2009年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

  但是史文森还是投入了无数的努力,去观察当时美国大学是如何进行资产配置。得出结论是。90%的投资都在本国有价证券中,仅10%用于比如不动产、风险资本或私募股权投资,这一小块几乎对投资回报没有什么作用。

  于是,他抛弃惯常思维和传统做法,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发展出的投资系统远胜于偏重多替代、重分配的“耶鲁模式”,并在此后30多年,将耶鲁捐赠基金会打造成“常青基金帝国”。

  为什么面对投行的高薪诱惑,史文森会毅然选择降薪回归耶鲁大学?

  一切的成长都有迹可循。

  史文森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庭,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威斯康星大学河瀑分校(RiverFalls)的化学教授,母亲则是一名牧师。史文森从小受父母影响,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事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他一生最大的理想,是当威斯康星州的参议员,为公众服务。

  史文森不愿意单纯做一个赚钱机器,而要做一个有良知的人。他曾声称:“投资的目标是赢利还是实现某种社会理想,其间的平衡很难掌握。但耶鲁只会把钱交给具有极高道德准则的人。”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说,“从大卫·史文森身上,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他对自己的信念像宗教一般的信仰,他可以去华尔街赚许多钱,但他都不去赚,就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

  03“师者”大卫·史文森

  除了是一名杰出的投资者,大卫·史文森也是一位老师,对许多投资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正如耶鲁大学校长PeterSalovey在声明中所写的那样:“大卫革新了机构投资的格局,他的思想在耶鲁之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天生的老师,他培养了一代机构投资者,这些人后来在其他学院和大学的投资办公室担任领导。”

  凌晨,高瓴资本张磊发表文章:《传奇永不落幕——纪念大卫·史文森》。张磊表示,在自己为挣学费投出无数的简历都石沉大海后,是大卫·史文森给了他一个实习的机会,而在此之前,他从未真正接触过投资。

  

  大卫·史文森曾经这样评价张磊:“大家会说百里挑一,这不是张磊,张磊是百万里挑一的人才。”

  而史文森的著作《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正是张磊在2002年翻译、引入中国。后者在翻译’fiduciary’和‘endowment时,使用的“信托”和“承兑”两种说法,被国内金融市场沿用至今。

  2005年,张磊创立高瓴资本时,虽然当时他还从未管理过任何投资基金,但耶鲁大学捐赠基金依然决定出资3000万美元,这给张磊的创业提供的最关键的支持。

  张磊在怀念大卫·史文森的文章里回忆,他曾经问过大卫为什么要投资高瓴,当时没有任何机构会冒这个险。大卫·史文森的回答是:“当你和合适的人一起工作时,一定会有好事发生。”

  毋庸置疑,张磊一直践行的价值投资理念极大程度源于史文森的言传身教。张磊在《价值》中曾写道:“在耶鲁大学的求学和工作经历,让我看到了常青基金的实践指南。至此,我开始思考如何建立一家真正践行长期投资理念、穿越周期、不唯阶段、创造价值的投资机构。建立一家这样的投资机构,成了我的夙愿。”

  如今,张磊早已证明了自己,还颇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迹象,其不仅成功地把耶鲁的投资理念引入中国,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发展出了更适合中国的投资模式。

  从2005年到2020年,高瓴的资产管理规模增长至超过5000亿人民币,成为亚洲最大的投资机构之一,平均年回报率超过40%。

  从高瓴资本创立以来参与的15个重大投资,就会清晰发现高瓴只有一个投资主题:重仓中国。既押注于移动互联网、电商、医疗健康等创新行业,又深度参与了中国传统消费及制造业产业升级。

  

  来源:投中网

  04小结

  这个世界作为个人能留给世界并让世界记住的不是人的财富,而是人的思想,是精神理念的传承。

  对于投资经理的选择,积极型投资经理最需要关注哪三点?史文森认为:“第一是人,第二和第三,还是人。没有比与高水平伙伴合作更重要的了。”

  关于人品,史文森认为正直的人品是最重要的品质。道德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基础,聘请道德高尚的人做投资顾问,也可为投资成功增添几分把握。

  在史文森看来,资产配置就是你要创建一个股权导向的多元化投资组合;至于市场时机,你不需要做什么;对于证券选择,你需要考虑你的技能,需要考虑市场的有效性,从而再做出决策,是采用被动型管理还是采用主动型管理。

  致敬伟大的价值投资家史文森先生,传奇永不落幕!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辽宁信息港版权所有